为什么是 GR ?

    2025-07-10 05:59:16

    这一篇文章并不是关于 GR 的实用操作指南,而是想聊一下关于 GR 的一些背景故事,世界各地使用 GR 拍摄的人及作品,以及围绕 GR 的一些个人拍摄内容的碎片分享。

    具体包括 GR 官方在传达的概念,Instagram 上摄影创作者在使用 GR 表达的内容,个人在前期选择 GR 的感性与理性的决策过程,以及在过去 4 个月拍摄的部分影像。这些大概可以回答这篇文章的标题 —— 为什么是 GR ?

    概念关于 GR 的哲学可以在官方网站的 Story 中了解:

    GR 哲学官方网站上面的内容确实有些过于情怀化了,我更喜欢的描述是在 2019 年 2 月,GR 官方频道在 Youtube 中发布的一则概念视频中的介绍,这些语言描述更加精准,更加击中我,在我使用 GR 一段时间之后。

    GR 相机经常被形容为一把刀,它不是多功能的瑞士军刀,而是一把单用途的小刀。

    GR 并不是一款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机器。

    GR 是 Minimal Tool (迷你的工具)。能直接对摄影师的感官作出反馈。就像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单用途小刀」、「迷你工具」、「直接感官反馈」,确实感觉 GR 没有太繁杂的操作,没有过多附加的配件或组件可供选择,无法更换镜头,缺少了很多微单、单反的"拆解与重组性",但却是一个装在单衣兜里单手就能迅速完成调节及拍摄的这样一个单用途利器,总体就是给我这样的感受,当用右手拇指完成模式调节以及光圈或曝光补偿调节的时候这种感受更加深刻。

    此外,理光还与 @Ichigo Sugawara 合作拍摄了一部《RICHO GR Ⅲ -In Paris-》,地点是在巴黎的街头,一些住所,郊外以及芭蕾舞室等,从场景到配乐到整体的氛围其实都在传达 GR 的概念与理念。

    Catalog ,RICHO GR Ⅲ -In Paris- - Ichigo Sugawara | 菅原一剛

    在官方渠道之外,我关注的一位 Youtuber(@Samuel L. Streetlife)制作的 GR PROJECT(这个项目是关于他带着 GR 去探索一些新的地点并记录下与其它 GR 使用者的一些对话)系列视频也很棒,在 2013 年他开始使用 GR,GR 也陪伴了他很久,中途他也切换过很多其它设备,最终又回归到了 GR,从而有了 GR PROJECT 这个项目。

    这种拍摄手法也非常吸引我,在视频流动的画面中(室内/街头/户外)记录了流动和静止的状态。

    感兴趣的可以去他的官方频道观看:

    Samuel L. Streetlife

    THE GR PROJECT其中一期是与 Sean Tucker 的对话,他们在伦敦的街头边走边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Sean Tucker 提到的一个场景 —— 当想要与朋友去吃饭,但又想携带一台"相机",GR 非常合适。

    这个场景感触很深,一切都很自然,GR 实在是太低调了,无论是从视觉感知或者是从重量感知方面。

    怎么讲,由于它的隐蔽与便携,GR 甚至都不会引起朋友的注意。为什么是 GR ? 某种程度上,我会想象着我与 GR 在外界的表现是一致的,不希望过度打破一种平衡感。

    选择选择 GR 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大部分的影像拍摄都是由手机完成的。但问题是握持的拍摄设备仍然是手机,拍摄的边界总是在模糊,而且在物理意义上,手机画幅的局限性也很难忽视(尽管现在有各种算法和调优弥补加持)。关于 GR 的选择问题其实一直就萦绕在脑海。

    手机摄影的过程在加深我对拍摄内容认知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拥有一部数码相机的渴望.....最终选择 GR 其实也是感性与理性的叠加,感性认知包括文章开头的各种视频内容铺垫,理性包括查看它与自身前几代的对比,以及与富士的对比等,但总之对个人而言选择 GR 是最佳决策。

    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台数码相机 —— GR3。某种程度上,它在设备器材的维度上是让人产生「低欲望」的,在这一档价格上没有令人惊喜的数码优越参数,但却让人增加了无限的「携带欲望」及随时的「创作欲望」。

    iPhone XS Max 与 GR3 对比而实际上,我在切换到 GR 拍摄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不适应,包括使用上的切换以及画面上的切换,这种切换很微妙和自然,与我在前期 Youtube 上观看很多实际在街道拍摄的视频分享中所描述的基本一致。

    GR 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增加任何我在「拍摄心理」或「拍摄设备」上的负担。

    此外,官方的 Image Sync 软件也可以快速将照片传递至手机上方便传播与分享。

    对了,关于闪光灯的选择问题,身边之前有朋友在此有一些纠结,GR3 更小更紧凑的一个原因是取消了内置闪光,但回顾我之前拍摄的内容来看感觉问题不大,在夜间闪光拍摄的场景对我个人而言本身就比较少。假如在确实需要这个场景的时候,适当做一些加法运算就好,比如通过外接一个便携闪光灯来解决这个问题。

    普通创作者使用 GR 的创作在购入之前,其实还是希望看一下普通创作者在使用这个设备表达和呈现的东西。

    因此,也在 Instagram 上搜索了大量 #gr 以及 #grsnaps 标签下的作品,比如有这位 @ricoh_gr_guy 拍摄的伦敦街头的影像,除了影像本身很棒之外,我也在想象着他们使用 GR 所进行的 SNAPSHOT 式的表达。

    第一张作品记录的是发生在唐宁街的画面,画面中的抖动也许是来自于他在跑动过程中跟随前方拖拽者时造成的抖动,加剧了冲突感,其它作品就不做个人解释了:

    来自 @ricoh_gr_guy来自 @ricoh_gr_guy来自 @ricoh_gr_guy也有一些其它摄影师的作品,比如:

    来自 @mikemcstreet来自 @jingallston另外,还有来自日本朋友的拍摄:

    来自 @makisukefunk一些个人记录的瞬间喜闻乐见的是在 GR 入手后的一周,就在镜头蹭上了一层灰(包里杂乱东西太多了),估计也进了一些尘土,这确实也是大家在说的一个缺点吧,但总之还是不要被设备奴役,因此对我来说也在一开始就有了强大心理建设,后续出门就随便揣在兜里了。

    疫情逐渐恢复后,从封闭的房间走出,去胡同,去到海与湖边,回到展览现场,走进白天与夜晚,在疫情过后的 2020 年夏天,GR 的加入也顺利帮助我重获对于真实空间中发生的微妙事务的感受力,在这里分享一些使用 GR 拍摄瞬间(图像均为直出,未经后期处理)。

    流动的图像之前有将我在 5-6 月使用 GR + OSMO ACTION 拍摄的一些影像及碎片剪辑在一起,总共分为 3 个部分,所有静态图像都是由 GR 完成的,其中没有什么复杂的拍摄策略,现在再来看依然感觉平静,某种程度上,它们大概也在以流动的方式叙述着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几句描述吧。

    理光 RICOH GR3 碎片记录

    最后在 Instagram 发布的这张照片,一位朋友在评论写着「tears of the sky」。夏夜晚风与天空眼泪,就以这张照片作为这篇文章和这个夏天的结尾。我说这也许是一个「gift」。

    在未来,仍将在 GR 这种平静且不易被察觉的状态下完成更多记录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