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世界杯】南斯拉夫足球回忆:战火撕碎黄金一代
1987年世青赛上的前南斯拉夫队员
但事实上,在1990年时,即铁托逝世十年后,南斯拉夫的国内局势已经陷入剧烈动荡。那届意大利世界杯前后,南斯拉夫国家队也遭遇诸多场外因素的困扰。
接受《体育画报》采访时,时任南斯拉夫国家队主帅伊维卡·奥西姆(Ivica Osim)曾表示,虽然当时并没有人规定他必须从南斯拉夫内的六个地区分别挑几个球员,但他确实承受着很大压力:“你必须要小心选人,注意他来自哪个宗教、哪个俱乐部、哪个地区,你必须要估量所有的一切。”
而在奥西姆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政治:“每一个俱乐部都关于政治,而国家队更是如此。这就好像让英国人挑选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的国家队,如果选了两个苏格兰人、三个英格兰人却没有从北爱尔兰选,那么这会引起暴乱的……”
国家的动荡同样影响了球队的发挥。奥西姆解释称,球员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其中一名核心队员卡塔尼奇因为收到来自家乡的恐吓,不得不在赛前几小时哀求奥西姆:“千万不要选我。”
同时,奥西姆还在采访中由衷地表示:“球队可比国家好太多太多了,”“足球很美妙,但是还是大不过生活……很多人被杀掉,国家也解体了。对我来说,如果只谈论球员而不谈论后来发生的事情是不公平的。有时候有些事情要比足球重要得多。只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如果是球员而不是政客掌控这一切,那么事情根本不会变成这样。”
接下来的几年,愈发成熟的“黄金一代”原本有望在欧洲杯和世界杯这些大赛上继续争夺最高荣誉,但他们在国家分崩离析之时并没有机会这样做。
前南斯拉夫解体为六个主权国家
由于遭遇制裁,以头名身份杀入1992年欧洲杯决赛圈的南斯拉夫被剥夺参赛权,而顶替他们出战的小组第二丹麦队在当年问鼎欧洲杯。接下来的1994年世界杯和1996年欧洲杯,“巴尔干雄鹰”仍然没有参赛机会。
2002年3月28日,仅剩塞尔维亚和黑山支撑的南斯拉夫国家队客场挑战巴西队并告负。这是“南斯拉夫”这个国名最后一次出现在足球场上。松散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随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简称“塞黑”,但该联盟在2006年也宣告分裂,塞尔维亚和黑山分别成立各自的主权国家。
2006年世界杯上,尽管国家已经解体,但从预选赛中杀出重围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代表队仍然前往德国。不过在小组赛上0-1输给荷兰、2-3不敌科特迪瓦、同时更以0-6送给阿根廷一场大胜,塞黑队黯淡结束了最后的征程。
2006年世界杯上的塞黑队
整体来看,前南斯拉夫分裂出的几个国家在足球赛场上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克罗地亚在近六届世界杯中五次杀入决赛圈,目前世界排名高居第20位。同样来到俄罗斯参赛的塞尔维亚目前世界排名34。而波黑和斯洛文尼亚也曾分别打入2014年和2010年世界杯的决赛圈,前南斯拉夫的足球根基可见一斑。
然而时至今日,政治元素仍未远离这些昔日南斯拉夫共和国的球队,分裂主义正被部分前南裔队员在赛场上加以利用。
其他欧洲国家球队面临的问题大都是移民涌入后多元文化引发的内讧,而几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则面临球员流失的处境。例如出生于瑞典的伊布拉希莫维奇父亲是波斯尼亚人、母亲是克罗地亚人。本届世界杯上,瑞士队内也有不少来自前南地区的移民后裔,比如出身于科索沃的扎卡、沙奇里和贝赫拉米。
在E组小组赛上,瑞士队凭借扎卡和沙奇里的入球2-1逆转了塞尔维亚。面对这位极富政治渊源的特殊对手,两名进球队员用代表阿尔巴尼亚“双头鹰”形象的手势进行庆祝,这在赛后引发了巨大争议。
两位瑞士核心均是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后裔。数十年来,阿族人一直要求科索沃独立为共和国并与阿尔巴尼亚合并,并在1999年引爆北约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之间的科索沃战争。因此,这两名球员作出代表阿尔巴尼亚的手势,显然是对塞尔维亚的挑衅。
虽然沙奇里强调手势无关政治,但国际足联还是决定对两名球员分别罚款约1万美元,并向同时做出该庆祝手势的瑞士队长利希施泰纳罚款约5000美元,但未作出禁赛处罚。
另一方面,虽然塞尔维亚成为被冒犯的对象,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倒将两名球员视为英雄,并主动为他们筹集罚款。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特意开了一个银行账户让国民出资感谢两名瑞士球员,账户名称叫:“别害怕双头鹰”。
阿尔巴尼亚国旗
科索沃方面的众筹账户在6月27日早间已募集超过2.5万美元。科索沃商业部长哈萨尼(Bajram Hasani)公开表示自己捐助了1500欧元——正好是他的月工资。
“这些球员受到了惩罚,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自己从何而来,”哈萨尼对当地媒体表示,“金钱可买不到扎卡和沙奇里以双头鹰手势作为进球庆祝动作所带来的快乐。”
专题:2018年FIFA俄罗斯世界杯
作者:田思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