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颜色里的南京,看醉……

    2025-09-08 07:39:55

    中国传统颜色

    / chi

    朱红一点下西山,月色东升天色晚

    摄 | 梅大胖子、张承洋朱红色在古代是正色,皇帝御批用朱红,皇家建筑也以朱红色装饰宫墙,官宦或者富硕人家往往将大门涂成朱红色,“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就是这么由来的。

    今天朱红色最能引起人们联想的是水银与硫磺,而最纯正的朱砂出自中国,因此又名中国红。

    恓惶借与非常色,染出猩红特地明

    摄 | 葛宏军“猩红”因似猩血而得名。其色彩纯度较高,在古代被作为高贵的颜色,尤其是猩红色的地毯于深色的古典家具相搭配既显气派又显高贵,故而在清代王公贵族或大商贾的宅中常使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摄 | 偷懒的老牛、光影剑客N、殷子95742、薄荷绿-LINDA亦称杨妃色,犹女色。出自《汉书·贾谊传》:“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於学。”实际上,这是一种由红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更准确是不饱和的亮红色,脱俗中带着素雅。

    章丹请辍舞, 秦青且罢歌

    摄 | 梅大胖子章丹原本为纯铅加工而成的四氧化三铅,色艳红。古汉语中“章丹”有完全不同的意思,主要指古代善舞的人。明 杨慎 《思远道》诗:“ 章丹请輟舞,秦青且罢歌。”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摄 | 烟波里的大棠棠像红梅那样的颜色。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端午》:“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

    / huang

    散玉梧桐,虎鬓剪秋

    摄 | 八月水轱牛、爱植物的梨子、光影剑客N在中国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

    迎秋谷黍黄,含露园葵绿

    摄 | 梅大胖子满目金黄。特别是湾湾岭岭,坡坡壑壑,蜿蜒向上的梯田。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摄 | 梅大胖子黄而微红的颜色,成熟的杏子的黄色。古代多为皇室专用色。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摄 | 梅大胖子明黄色,古代皇帝龙袍的颜色。想想腊梅、连翘、大迎春,明黄色是春天的颜色。可在南京的秋天,慵懒的阳光下,窸窣的落叶中,明黄色的轻快会增添不少活力。

    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

    摄 | 彭鹏中国五行之中,黄为土色,为中央之色。土为尊,又象百姓耕作之态。而藤黄较之土黄,愈发明丽,似四月早春里的云烟,在明亮的光艳里变幻。

    / hei

    黑者须当黑似漆,仔细看来无别色

    摄 | 微风吹淡的蓝、光影剑客N又名“中国黑”,黑色中最古朴的颜色。在古代,中国的人们对死亡都是特别的敬畏的,自然,黑色的地位也很高,一些官服官帽的颜色都是黑色。

    / qing

    暮色绕柯亭,南山幽竹青

    摄 | 简淡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竹青,最清幽的颜色。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摄 | 八月水轱牛这种植物叫紫藤,原产于我国,这个色彩自然是来自于这个植物的花的颜色,这类的紫色纯度较高,给人优雅,迷人的视觉感。

    紫绀之堂临水,青莲之台带风

    摄 | 博澜视觉青莲色,指像青莲一样的颜色。它近似于紫色,但既不是浅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也不是深紫。

    清明好雨润群芳,邂逅仙人白玉堂

    摄 | 简淡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厥苞橘柚,精者曰柑,实染繁霜,叶鲜翠蓝。

    摄 | 葛宏军被称为青出于蓝而胜蓝的色彩,具有高贵,纯粹的视觉感。

    绿阴幕定蔚蓝天,庭户萧然有漏仙

    摄 | 梅大胖子钴蓝,也叫天蓝色素,是一种带绿光的蓝色,由钴盐产生(钴是一种自然金属)而得名。玻璃器皿的颜色多是钴蓝色。

    / bai

    葭月地寒,塞而成冬

    摄 | 简淡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五色”不同的是,“白”是一种只有亮度、没有色度的颜色,即像霜雪一样的颜色。

    白如凝脂,素犹积雪

    摄 | 简淡瓷胎细白,瓷釉呈半木光,温润而又庄重,精细而又含蓄,这说的是永乐时期的“甜白釉”。

    在古代

    我国把颜色分为五种

    “黄、白、青、黑、赤”

    并称“中国五色”

    ��

    颜色之于古人 ,是敏感又挑剔的

    而现在的色彩,又是

    城市气质和人文历史的重要代表

    当中国传统颜色遇上金陵城

    纯粹隽永,不可方物

    点亮右下角探索中国传统色彩里的南京

    重点阅读推荐

    中国传统颜色里的南京,看醉!

    原标题:《中国传统颜色里的南京,看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