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不止“情人节”,看千年“七夕”怎么过?

    2025-09-01 22:51:20

    原创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七夕”是我国传统佳节之一,不少人会在“七夕”这天表达爱意,但你真的了解更多“七夕”的节令民俗吗?

    清 姚文瀚 七夕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

    是东汉学者崔寔所撰的《四民月令》,作为农耕文明,

    当时的人根据观测天象来掌握四时变化,

    从而指导农业生产生活。↓

    陕西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渠树壕 东汉壁画墓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

    “初昏,织女正东乡(向)。”

    在农历七月的黄昏,

    明亮的织女星高悬夜空,

    于是就把这个天象的到来,

    作为七月开始的标志。↓

    东汉 牵牛与织女星座图画像石拓片

    南阳市汉画馆藏

    “七夕节”也是“乞巧节”,

    在这一天,古代女子会向上天祈福,

    希望上天让自己更加心灵手巧。

    过“乞巧节”时,

    古人会把居所打扫干净,

    摆好时令瓜果和美酒,

    献给牵牛、织女星,

    一些人还会登上高台,观星祈愿。↓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册七月桐荫乞巧

    故宫博物院藏

    《诗经•小雅•大东》: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初秋的夜晚,

    织女星和牵牛星仅一银河之隔,

    随着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

    这个节日逐渐增加了爱情的元素。↓

    清 粉彩鹊桥仙渡人物图盘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七夕”的民俗并非一成不变,

    到了宋代发展到最高峰,

    “七夕节”一词首见于宋代,

    并由宋政府在时间上予以规范,

    从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

    开发“七夕”的价值与意义。↓

    传北宋 唐宫七夕乞巧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比如将民间利用初秋天气曝书的习惯,

    升格成官方的“晒书节”;

    开辟了热闹的连续七天的七夕市场,

    甚至夜市;

    还增加了节日的祭祀活动,

    新增了磨喝乐、文房四宝等,

    把“七夕”扩展成了一个“全民节日”。↓

    明人 仿仇英汉宫乞巧图(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当下,

    我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

    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意义,

    让其重新回归大众生活,

    才能让其焕发新的时代魅力。

    近几年来,

    在这个中国传统中

    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

    已成功举办6届,

    亦成为上海“七夕”一道闪亮的新民俗。

    一份书法名家手写、

    篆刻名家定制钤印的精美婚书,

    让笔墨留下爱的印记,

    见证爱的恒久。

    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

    送上一段难忘的幸福记忆。

    作为全平台传播的公益活动,

    今年“七夕”又如约而至。

    纪念沈尹默诞辰140周年

    第七届“相约七夕·甜爱一生”

    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活动

    【活动预告】

    日期: 2023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 14:28

    地点: 虹口区D52艺术空间(多伦路52号)

    扫码观看活动直播

    “送你一纸婚书”

    七夕专场活动暨

    “且听江潮乐”杨浦艺趣文化生活节

    秋•音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预告】

    日期: 2023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 17:30-18:30

    地点: 东方渔人码头E区老建筑广场(安浦路615号)

    扫码观看活动直播

    人民网和文化云两大平台全程直播

    人民网上海频道抖音号同步直播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进入观看

    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抖音号

    文化云

    一起见证七夕的浪漫与温馨。

    文编|忻 颖

    美编|慢慢华

    -----

    -----

    原标题:《浪漫不止“情人节”,看千年“七夕”怎么过? | 今日七夕》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