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除了竹子还吃什么?

    2025-05-20 08:44:3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以其黑白相间的毛发、懒散的行为和可爱的外表而闻名,而竹子则是其显著特征之一。一只大熊猫每天可以消耗26到84磅(12到38公斤)的竹子,甚至可能花费多达16小时来进食。这种进食模式如此强烈,以至于中国西部师范大学的研究员冯莉形容大熊猫为“移动的竹子粉碎机”。那么,大熊猫是否有时会扩展饮食,吃其他东西呢?通常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尽管有一些罕见的例外。冯莉在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有记录显示野生大熊猫偶尔会吃小动物。”例如在中国秦岭地区,曾发现大熊猫啃食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的骨头,也偶尔捕食中国竹鼠(Rhizomys sinensis)。阿伯丁大学的动物学主席约翰·斯皮克曼确认这些情况是偶然且不寻常的:“网上有一张照片显示一只大熊猫在动物园捕捉并吃掉了一只孔雀。但据我所知,这些确实是偶然的事件。”除了这些罕见的肉食行为外,大熊猫的饮食几乎完全由竹子构成。然而,研究表明,大熊猫实际上应该有更为多样的饮食,事实上,它们并不特别适合食用竹子。研究显示,大熊猫的肠道结构类似于肉食动物,且其胃部缺乏其他草食动物处理大量植物的多腔结构。此外,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群更像肉食动物,能够处理和提取蛋白质,而不适合分解植物。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的粪便中包含未消化的竹子碎片。这些不适应的特征似乎是大熊猫进化历史的遗留物。化石记录表明,现代大熊猫的祖先不仅食用肉类,还吃植物。约700万年前,特别是一个名为Ailurarctos的祖先开始尝试食用竹子。冯莉指出,这标志着从杂食到草食的转变起点,可能是由于食物供应的变化所加速。“当前的普遍观点是,古代环境变化导致食物资源急剧减少,大熊猫的祖先与其他肉食动物竞争激烈。”研究人员认为,Ailurarctos已经开始将竹子作为饮食补充,具有适应优势,从而在食物匮乏中生存下来。“大熊猫从杂食到专食竹子的进化过程是进化生物学中‘适者生存,但不一定是最好的’的经典案例。”冯莉指出。尽管它们的进化特征似乎与以竹子为主的饮食不相匹配,但大熊猫也发展出了一些适应性特征。例如,它们DNA中一个应能让它们品尝肉类鲜味的基因已失活,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没有对新鲜肉类的自然食欲。大熊猫的新陈代谢非常缓慢,有助于它们在低能量的竹子饮食中生存。实际上,大熊猫的日常能量消耗仅为其他同等体型陆地哺乳动物的38%。在武汉的一个动物园里,有一只大熊猫捕获并吃掉了一只孔雀的罕见案例。斯皮克曼参与的研究发现,这种缓慢的新陈代谢率的可能根源是大熊猫特有的基因突变,控制着甲状腺激素,这对调节新陈代谢至关重要。“我们几乎都预期它们的新陈代谢率会很低,否则它们无法摄取足够的食物来匹配能量消耗。重要的发现是找到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基因。”与此同时,冯莉领导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竹子本身如何帮助大熊猫适应其特殊饮食。当冯莉检查从大熊猫采集的血样时,发现了名为miRNA的分子,这些分子在动物和植物中存在,细胞用来调控基因表达。这些分子也存在于竹子中,通过饮食进入大熊猫体内,可能会在其组织中积累。当冯莉和同事检查大熊猫血液中的几种miRNA时,发现它们靶向特定基因,这些基因与促进食欲、调节嗅觉和抑制苦味等相关。因此,这些来自竹子的分子可能帮助大熊猫发展和维持对竹子的食欲,这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确保每天能摄取足够的竹子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研究还发现,大熊猫的肠道细菌并非完全与其素食饮食相悖。事实上,在竹笋(植物中更富营养的部分)出现的季节,大熊猫的肠道菌群会发生变化,使其在这一短暂时期内储存更多能量,并显著增加体重。此外,大熊猫进化出了“伪拇指”,使其能够紧握竹子茎。它们的磨牙比其他熊类更宽,这对于压碎坚硬的竹子茎至关重要,而大熊猫强大的下颌肌肉也使其咬合力超过北极熊。大熊猫被广泛喜爱,但也因其适应不良而受到嘲讽,成为进化的死胡同。但正如冯莉所说,尽管它们看似整天无所事事,只是吃竹子,但实际上“大熊猫的‘懒惰’是一种生存智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